文献记录的河西地区小冰期旱涝变化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8
作者
董惟妙
安成邦
赵永涛
李虎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文献记载; 旱涝序列; 树轮干湿; NAO;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2.06.013
中图分类号
P468.0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文献资料重建了河西地区AD 1436-1949旱涝灾害等级序列,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00余年内河西地区大体出现三次明显的干旱时段,分别为AD 1460-1539、AD 1616-1665和AD1907-1949,而AD 1725-1748以及AD 1879-1906则为相对湿润时期。重建的旱涝等级序列与毗邻祁连树轮记录的干湿变化存在高度一致的对应关系;将其与NAO指数对比发现,冷期NAO高指数年对应旱灾多发,NAO低指数年对应涝灾多发。
引用
收藏
页码:946 / 9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东亚夏季风 [J].
张国宏 ;
李智才 ;
宋燕 ;
武永利 ;
王晓丽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1) :34-42
[2]   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积雪融水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影响 [J].
马丽娟 ;
赵景峰 ;
张宏俊 ;
范敬龙 ;
郭晓寅 .
干旱区地理, 2010, 33 (02) :210-216
[3]   新疆博斯腾湖记录的亚洲内陆干旱区小冰期湿润气候研究 [J].
陈发虎 ;
黄小忠 ;
张家武 ;
Jonathan AHolmes ;
陈建徽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1) :77-85
[4]   中国历史气候文献记录的整理及其最新的应用 [J].
张德二 .
科技导报, 2005, (08) :17-19
[5]   最近530年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与中国东部夏季旱涝指数之联系 [J].
符淙斌 ;
曾昭美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5, (14) :1512-1522
[6]   祁连山中部过去近千年温度变化的树轮记录 [J].
刘晓宏 ;
秦大河 ;
邵雪梅 ;
陈拓 ;
任贾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1) :89-95
[7]   祁连山中部公元904年以来树木年轮记录的旱涝变化 [J].
康兴成 ;
程国栋 ;
陈发虎 ;
勾晓华 .
冰川冻土, 2003, (05) :518-525
[8]   祁连山东部地区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研究 [J].
勾晓华 ;
陈发虎 ;
李金豹 ;
杨梅学 .
兰州大学学报, 2002, (01) :105-110
[9]   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比较及其年代际变率 [J].
龚道溢 ;
王绍武 .
大气科学, 2000, (02) :187-192
[10]   祁连山地区1310年以来湿润指数及其年际变幅的变化与突变分析 [J].
张志华,吴祥定 .
第四纪研究, 1996, (04) :36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