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粉碎和添加菌剂对红壤区自然堆沤条件下稻秆养分释放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周柳强
[1
]
黄美福
[1
]
罗文丽
[1
]
区惠平
[1
]
曾艳
[1
]
黄金生
[1
]
谭宏伟
[2
]
机构:
[1] 广西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 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红壤区;
腐解规律;
养分释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通过对新鲜稻秆进行粉碎或添加菌剂处理,探索在红壤区气候条件下,稻秆加速腐化的技术措施及其N、P、K养分释放特征,为合理利用秸秆的养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在每个60cm×120cm的200目尼龙滤布袋装入5kg新鲜水稻秸秆,设置原状、粉碎、粉碎+腐熟剂和粉碎+农家肥等4种处理,尼龙滤布袋置放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堆沤,在处理后的第0、10、28、35、51、74天和91天采集样本测定秸秆的干物质、水分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求算秸秆的干物质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经过91d自然堆沤置放后,粉碎过的稻秆,干物质腐解率比不处理的水稻秸秆提高4.2%(绝对值,下同),N、P、K养分释放率提高10.4%、6.8%、12.2%;在粉碎的基础上,添加菌剂后的干物质腐解率提高6.3%—7.3%,N、P、K养分释放率提高1.0%—5.8%、11.6%—14.9%、2.2%—5.3%;粉碎后的水稻秸秆在腐解20d内P素养分的释放强度在腐解高峰期明显受到抑制,但添加菌剂后,则消除了对P素释放的抑制作用。秸秆粉碎后加入腐熟剂或农家肥均促进秸秆的腐解和氮磷钾的释放,商品腐熟菌剂若无针对性,则对水稻秸秆的腐熟无明显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200 / 5205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