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和添加菌剂对红壤区自然堆沤条件下稻秆养分释放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周柳强 [1 ]
黄美福 [1 ]
罗文丽 [1 ]
区惠平 [1 ]
曾艳 [1 ]
黄金生 [1 ]
谭宏伟 [2 ]
机构
[1] 广西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 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红壤区; 腐解规律; 养分释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通过对新鲜稻秆进行粉碎或添加菌剂处理,探索在红壤区气候条件下,稻秆加速腐化的技术措施及其N、P、K养分释放特征,为合理利用秸秆的养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在每个60cm×120cm的200目尼龙滤布袋装入5kg新鲜水稻秸秆,设置原状、粉碎、粉碎+腐熟剂和粉碎+农家肥等4种处理,尼龙滤布袋置放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堆沤,在处理后的第0、10、28、35、51、74天和91天采集样本测定秸秆的干物质、水分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求算秸秆的干物质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经过91d自然堆沤置放后,粉碎过的稻秆,干物质腐解率比不处理的水稻秸秆提高4.2%(绝对值,下同),N、P、K养分释放率提高10.4%、6.8%、12.2%;在粉碎的基础上,添加菌剂后的干物质腐解率提高6.3%—7.3%,N、P、K养分释放率提高1.0%—5.8%、11.6%—14.9%、2.2%—5.3%;粉碎后的水稻秸秆在腐解20d内P素养分的释放强度在腐解高峰期明显受到抑制,但添加菌剂后,则消除了对P素释放的抑制作用。秸秆粉碎后加入腐熟剂或农家肥均促进秸秆的腐解和氮磷钾的释放,商品腐熟菌剂若无针对性,则对水稻秸秆的腐熟无明显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200 / 52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接种外源微生物菌剂对香蕉茎秆堆肥的影响 [J].
韩丽娜 ;
王泽槐 ;
李建国 .
环境工程学报, 2012, 6 (11) :4215-4222
[2]   水稻秸秆的腐解特征及其培肥增产作用研究 [J].
胡宏祥 ;
汪玉芳 ;
何方 ;
邸云飞 .
中国水土保持, 2012, (07) :51-53
[3]   不同添加剂处理对水稻秸秆腐解效果的影响 [J].
翟修彩 ;
刘明 ;
李忠佩 ;
徐阳春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12) :2412-2419
[4]   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秸秆腐解规律的研究 [J].
匡恩俊 ;
迟凤琴 ;
宿庆瑞 ;
张久明 ;
金梁 .
玉米科学, 2012, (02) :99-101+106
[5]   还田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J].
胡宏祥 ;
马中文 ;
邵致远 .
湖南农业科学, 2012, (05) :44-46
[6]   广西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发展研究 [J].
陆宇明 ;
于平福 ;
董颖聪 ;
徐有海 ;
李小红 .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24 (06) :2420-2423
[7]   广西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J].
刘永贤 ;
梁崎峰 ;
李伏生 ;
刘其葵 ;
钟俊军 ;
蔡利民 ;
叶小冬 .
南方农业学报, 2011, 42 (04) :453-456
[8]   复合菌剂对香蕉茎秆堆肥中微生物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J].
匡石滋 ;
李春雨 ;
田世尧 ;
邝瑞彬 ;
易干军 ;
刘传和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06) :182-187
[9]   秸秆腐解剂对不同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J].
陈银建 ;
周冀衡 ;
李强 ;
解燕 ;
刘加红 .
湖南农业科学, 2011, (01) :19-21+25
[10]   不同作物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特征试验 [J].
戴志刚 ;
鲁剑巍 ;
李小坤 ;
鲁明星 ;
杨文兵 ;
高祥照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6) :27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