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经济分析——基于理性的视角

被引:10
作者
白彦 [1 ]
杨兵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关键词
公益诉讼; 理性; 经济分析; 滥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我国现阶段的民事公益诉讼从"成本-收益"视角考量,原告提起诉讼是非理性的,虽然这种诉讼具有一定社会效益,但社会的收益不应以个人的成本负担为代价。而且,由于判决既判力无法扩张,我国现阶段民事公益诉讼具有非公共性,而法院在对待公益诉讼中表现出的"冷静",实质上是法院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出现的一种类似"政府失灵"的状态。另外,由于"公共利益"的模糊性,导致我国现阶段民事公益诉讼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好刺激了一些人滥用公益诉讼形式去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消解我国现阶段民事公益诉讼中的非理性因素的最优选择是制度激励,包括赋予民事公益诉讼判决以扩张效力、对公益诉讼的原告给予经济上的适当激励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张艳蕊.中国政法大学.2005, 05
[2]   对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中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解 [J].
孙佑海 .
法学杂志, 2012, 33 (12) :89-93
[3]   公益诉讼与和谐社会——以群体诉讼为考察对象 [J].
肖建华 ;
唐玉富 .
法学论坛, 2006, (05) :34-39
[4]   利益博弈时代公益诉讼的机制模式研究 [J].
李长健 ;
李伟 ;
张锋 .
桂海论丛, 2006, (04) :90-92
[5]   将“公益诉讼制度”写入《民事诉讼法》的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 [J].
江伟 ;
徐继军 .
中国司法, 2006, (06) :28-33
[6]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构建中道德风险控制的设想 [J].
陈向聪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6, (01) :118-122
[7]   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探析——一种法律经济学的分析进路 [J].
周林彬 ;
何朝丹 .
甘肃社会科学, 2006, (01) :130-137
[8]   中国公益诉讼:现状与趋势 [J].
陈有西 .
中国审判, 2006, (01) :34-37
[9]   法律的经济分析工具 [J].
钱弘道 .
法学研究, 2004, (04) :134-147
[10]   法律/制度经济分析的一般理论 [J].
苗壮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 (01) :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