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劳动者报酬占比问题应注意科学定位——兼与郑新立先生商榷

被引:2
作者
王志平
机构
[1]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关键词
劳动者报酬; 概念; 口径; 可行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4 [劳动工资、劳动报酬];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劳动者报酬及其在GDP中的占比,是初次分配问题讨论中的重要内容。就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问题而言,其究竟不合理到什么程度?与其他一些国家比较存在怎样的差距?对此,学界和媒体均存在统计和表达口径不一的问题。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口径下的全国"劳动者报酬",通常是居民生活调查口径下的"工薪收入"的1.5倍左右。如果采用一致的方法和口径对2003年和2004年的劳动者报酬占比重新计算,2004年的劳动者报酬占比不仅没有大幅度下降,反而明显上升了(稍高1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是一个全球性现象,但发展中国家普通低于发达国家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郑新立先生建议中的"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的提法有混淆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之嫌;"用三年的时间,把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几个百分点"的提法,由于不太可能是一个增量调整的过程,相对不具有可行性。我们固然反对忽视和掩盖问题,也反对情绪化地看待问题。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才是考察和解决当今中国任何问题的重要指针。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经济研究, 2009, 44 (03) :27-41
[2]  
采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郑新立. 人民政协报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