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11日黑龙江省出现了长达11d的降水天气,对处于严重干旱状态的黑龙江省,尤其是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的重旱区,无疑是一场喜雨,解除了大部分旱区的旱情。对产生这次降水天气的大气环流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能够出现长时间降水的主要原因是高空极地冷空气积聚能量于贝加尔湖附近,然后东移至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处成为冷涡,并少动,从而造成该区域的长时间降水天气。而低空流场、地面气压场有三次低压系统与高空冷涡配合,其中有两次低压系统是从海上加强后,亻并入冷涡的。环流场的垂直结构还反应了100hPa以下的各层均为一致性的低涡系统,尤其是500hPa~200hPa之间,这表明该次系统是深厚稳定的,这样深厚稳定的系统是持续多水的根本原因。从1~10个波的能量释放、动能、角动量变化分析,对黑龙江省这次降水有突出贡献的波是4波和8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