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红肢病发病机制的研究附视频

被引:5
作者
赵增元
李天保
郭文
王勇强
李美芝
孙吉贵
宋万水
刘洪广
机构
[1]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青岛
[2] 乳山市对虾育苗场!
关键词
对虾; 红肢病; 发病机制; 病原菌; 环境; 对虾体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5 [甲壳类病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1990~1993年试验使用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感染获得成功。在试 验过程中发现,环境及对虾体质对对虾感染死亡率影响甚大,恶劣环境中的死亡率 比优良环境中的死亡率高出 83.3%;体质差的对虾感染后的 24h死亡率是正常对 虾的2.5~3倍。为此,在对虾养殖生产中除应注意消灭病原菌外,还应注意优化养 殖环境与增强对虾体质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一种新的对虾病原菌(普通变形菌) [J].
许兵 ;
纪伟尚 ;
徐怀恕 .
水产学报, 1992, (02) :130-136
[2]  
对虾疾病防治手册[M].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孟庆显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