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疆版图演变与南海断续国界线的形成

被引:25
作者
徐志良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关键词
南海断续国界线; 海疆; 版图; 证据链;
D O I
10.14015/j.cnki.1004-8049.2010.04.010
中图分类号
K258 [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 D993.5 [海洋法];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南海诸岛,主要是指处于南海之上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历史上这些群岛,分别以"涨海崎头"、"磁石"、"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为名归入中国版图。但是到了清末民初,外国列强屡屡犯边,其中,日本和法国曾相继占领和控制了南海诸岛部分岛礁达40年之久。本研究从新近陆续查核到的历史地图证实,中国的海疆界线经历了一个从清末全面收缩到民国末年的部分恢复的过程。并指出,我国南海断续国界线主张与同期美国提出的大陆架主张、南美国家提出的200海里领海权主张一样,都是主权国家主张海洋边界的模式,因而理应得到国际法的尊重。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南海海底特征、资源区位与疆界断续线 [J].
王颖 ;
马劲松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797-805
[2]   从地图在解决边界争端中的作用看我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J].
杨翠柏 ;
唐磊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1, (02) :73-79+118-119
[3]  
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M].韩振华主编;.东方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