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互联网中的“人肉搜索”现象

被引:7
作者
陈晓航 [1 ]
李锦域 [2 ]
机构
[1]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
[2] 重庆邮电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 人肉搜索; 侵权行为; 隐私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社会舆论监督意义;另一方面,其通常是一个群体针对某个人进行所谓的道德审判,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的隐私权以及侵犯公民的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并对其加以理性约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9+44 +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人肉搜索”引发的法律思考 [J].
梁冰 .
法制与社会, 2008, (29) :111-112
[2]   从“王菲案”谈“人肉搜索”所涉及的侵权法问题 [J].
周晓晨 .
信息网络安全, 2008, (10) :13-14
[3]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附视频 [J].
孙姗姗 ;
罗楚湘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4) :76-80
[4]  
法律阻止“网络追杀”?[J]. 郭敬波,郭晓菊.法律与生活. 2006(13)
[5]   论网络空间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J].
王全弟 ;
赵丽梅 .
法学论坛, 2002, (02) :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