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河岩水电站废弃地植被的初始生态恢复

被引:9
作者
陈芳清
张丽萍
卢斌
机构
[1]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 宜昌
[3] 湖北 宜昌
[4] 湖北 宜昌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关键词
生态恢复; 废弃地; 植物群落; 隔河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隔河岩水电废弃地生态治理点植被的野外调查资料为基础,报道了该废弃地上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点,评价了隔河岩水电废弃地植被的初始生态恢复状况,并对当地种和外来种作为种植苗木对生态恢复进程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除两种种植的苗木外,共有75种当地的植物扩散定居在被治理的废弃上,初步形成了具一定组成与结构的植物群落,明显地改变了废弃地的植被与生态环境状况。表明苗木种植能促进灌木种类的扩散和定居及植被的恢复,是一种及时有效的生态恢复技术,但不同的苗木种类对废弃地植被初始生态恢复的效果不一样。通过比较塔柏和湿地松两种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认为塔柏的初始生态恢复效果比湿地松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8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清江隔河岩坝区杉木—南酸枣林的群落学特征 [J].
陈芳清 ;
卢斌 ;
陈发菊 ;
邓宁 ;
王祥荣 .
农村生态环境, 2000, (02) :56-59
[2]   樟村坪磷矿废弃地植被状况 [J].
陈芳清 ;
卢斌 ;
潘家荣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 (01) :77-80
[3]   长江三峡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J].
贺金生 ;
陈伟烈 ;
江明喜 ;
金义兴 ;
胡东 ;
路鹏 .
生态学报, 1998, (04) :65-73
[4]   秭归飞播油松林的物种多样性 [J].
陈芳清 ;
卢斌 .
生物多样性, 1997, (04) :42-47
[5]  
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灵芝,陈伟烈主编, 1995
[6]  
普通生态学[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李博主编, 1993
[7]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s a driver of early succession in abandoned fields: a multi-site approach[J] . W. H. Van der Putten,S. R. Mortimer,K. Hedlund,C. Van Dijk,V. K. Brown,J. Lep?,C. Rodriguez-Barrueco,J. Roy,T. A. Diaz Len,D. Gormsen,G. W. Korthals,S. Lavorel,I. Santa Regina,P. Smilauer.Oecologia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