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砷的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暨地下水砷污染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14
作者
洪斌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砷; 地球化学循环; 微生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3 [地下水];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砷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近年来砷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引人关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长期与砷共存,进化出不同的生物转化机制,在自然水体中微生物主要参与砷的不同氧化价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即As(V)和As(III)之间的氧化还原作用。砷酸盐异化还原菌(D issim ilatoryArsenate-Respiring Prokaryote,DARP)可以将As(V)还原为As(III),化能自养亚砷酸盐氧化菌(Chemoautotrophic Arsenite Oxid izer,CAO)和异养亚砷酸盐氧化菌(Heterotrophic Arsenite Oxid izer,HAO)可以将As(III)氧化为As(V)。这些砷代谢微生物在分类和代谢能力上都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它们广泛参与了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步骤,对特定环境条件下砷的地球化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参与了砷的全球循环。在盐碱湖莫诺(Mono)湖中砷的不同价态分层存在,CAO与DARP的紧密偶联共同参与了莫诺湖中的砷的地球化学循环。在孟加拉三角洲的地下含水层中,微生物参与了将砷从固相迁移到水相的关键步骤,最终导致了地下水中的砷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Bacillus arsenicoselenatis, sp. nov., and Bacillus selenitireducens, sp. nov.: two haloalkaliphiles from Mono Lake, California that respire oxyanions of selenium and arsenic[J] . Jodi Switzer Blum,A. Burns Bindi,J. Buzzelli,John F. Stolz,R. S. Oremland.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 1998 (1)
[2]  
M icrob ial arse-n ic:From geocycles to genes and enzym es .2 Mukhopadhyay R,Rosen B P,Phung L T,et al. FEMSM icrobiolo-gy Review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