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疏浚效果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120
作者
钟继承
范成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北京
关键词
底泥疏浚; 效果; 环境效应; 污染物; 底柄生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底泥疏浚的效果至今仍存在很大争议,其中之一是疏浚后所产生的环境效果有可能偏离人们的期望,疏浚能够有效的削减沉积物中营养物、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含量,但疏浚过程中会引起污染物向水体释放,疏浚后的界面过程有可能对疏浚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底泥疏浚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不同的湖泊疏浚后对营养盐释放的控制效果不同.底泥疏浚往往对底栖生物产生危害,具体表现为种类、丰富度与生物量的减少,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多样性降低;疏浚后微生物胞外酶活性降低,底泥疏浚对沉积物代谢功能存在显著影响,底栖生物和酶活性的恢复需要长期的过程.底泥疏浚对湖泊水污染控制具有时效性,疏浚方式、疏浚深度与疏浚时令是疏浚工程应关注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生态疏浚对太湖五里湖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J].
王栋 ;
孔繁翔 ;
刘爱菊 ;
谈健康 ;
曹焕生 .
湖泊科学, 2005, (03) :263-268
[2]   湖泊底泥疏浚对内源释放影响的过程与机理 [J].
范成新 ;
张路 ;
王建军 ;
郑超海 ;
高光 ;
王苏民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4, (15) :1523-1528
[3]   底泥疏浚能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吗? [J].
濮培民 ;
王国祥 ;
胡春华 ;
胡维平 ;
范成新 .
湖泊科学, 2000, (03) :269-279
[4]   湖泊污染底泥疏浚工程技术——滇池草海底泥疏挖及处置 [J].
金相灿 ;
荆一凤 ;
刘文生 ;
郭慧光 ;
钱彪 .
环境科学研究, 1999, (05) :14-17
[5]   湖泊底泥环境疏浚工程技术 [J].
刘鸿亮 ;
金相灿 ;
荆一凤 .
中国工程科学, 1999, (01) :81-84
[6]   太湖底泥的生态疏浚工程──太湖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之一 [J].
陈荷生 ;
石建华 .
水资源保护, 1998, (03) :11-16
[7]  
Mo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harbour sediments: an environmental aspect for the reuse of contaminated dredged sediments[J] . Tanja Lager,Kay Hamer,Horst D. Schulz.Environmental Geology . 2005 (1)
[8]  
Trace Elements in Sediments of an Aging Reservoir in Rural Mississippi: Potential for Mobilization Following Dredging[J] . Gregg R. Davidson,Sean J. Bennett,William C. Beard,Peter Waldo.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 2005 (1)
[9]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Remedial Dredging At The New Bedford Harbor, Ma, Superfund Site[J] . Barbara J. Bergen,William G. Nelson,Joseph Mackay,David Dickerson,Saro Jayaraman.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 2005 (1)
[10]   The impact of dredging deep pits on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in sediments [J].
Graca, B ;
Burska, D ;
Matuszewska, K .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4, 158 (01) :23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