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协商民主机制在中国环境法治中的应用

被引:25
作者
周珂
腾延娟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共治理; 协商民主; 环境协商民主机制; 环境法治; 造法功能; 公众参与; 责任追究机制; 环境司法联动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68 [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环境保护作为公共事务,需要一种公共治理模式,在公共治理中政府、企业与公民社会团体都不是也不应该是唯一的治理主体。环境协商民主机制是建立环境治理主体良性互动网络治理机制的最佳途径,是突破环境法律制度瓶颈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环境公共领域良好治理的重要保障。环境协商民主机制在环境法治中能够并应该发挥"造法"功能,为环境法的理念、原则和制度创新提供合法性基础。环境法治需要依赖环境协商民主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程序机制,保障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团体以平等的身份通过民主协商设定各自的行动范围和有效边界,设定各自的权力、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实现环境公平正义。环境协商民主在中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应受到环境法学界的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开门立法”如何推进:商谈建制化是关键——广东省人大开门立法遇冷的再思考 [J].
戴激涛 .
人大研究, 2014, (02) :36-39
[2]   国外协商民主研究30年:协商民主何以须为何以可为 [J].
李强彬 ;
黄健荣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3) :87-95
[3]   国外协商民主研究30年:路线、视角与议题 [J].
李强彬 .
教学与研究, 2012, (02) :79-87
[4]   西方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 [J].
王堃 ;
张扩振 .
学术界, 2011, (11) :72-81+284
[5]   论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J].
凌新 ;
喻红军 .
江汉论坛, 2010, (04) :80-84
[6]   协商民主:内涵、背景及意义 [J].
杨炳超 .
东岳论丛, 2010, 31 (02) :178-182
[7]   国外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综述——理论流派、政治实践与存疑及回应 [J].
王洪树 ;
李敏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1 (05) :40-44
[8]   毛泽东的协商民主思想及其当代思考 [J].
王平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0 (01) :12-15
[9]   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现状与启示 [J].
卢瑾 .
政治学研究, 2008, (05) :99-107
[10]   关于加强环境法治建设的总体构想 [J].
蔡守秋 .
东方法学, 2008, (03)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