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粒重对氮素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类型

被引:10
作者
叶全宝
张洪程
夏科
魏海燕
汪本福
张瑛
霍中洋
戴其根
许轲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江苏扬州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水稻; 粒重; 氮素; 基因型差异; 类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国内外114个水稻基因型的大田试验,研究了0、低、中、高4种氮素水平条件下粒重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水稻粒重对氮素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类型。结果表明:(1)早、中、晚稻在4种氮素水平下粒重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不施氮条件下,早、中、晚稻平均粒重分别为23.95g、25.34g和25.37g,基因型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57、13.75和8.99。在150kg/hm2施氮水平下,早、中、晚稻平均粒重分别为23.47g、24.28g和23.42g,基因型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54%、13.24%和9.96%。在225kg/hm2施氮水平下,早、中、晚稻平均千粒重分别为23.24g、23.44g和23.05g,基因型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31%、13.04%和10.55%。在300kg/hm2施氮水平下,早、中、晚稻平均千粒重分别为23.21g、23.20g和22.75g,基因型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9%、13.67%和9.82%。(2)粒重对氮素的反应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同一水稻基因型在4种氮素水平下千粒重的极差最大可达6.67g,最小仅为0.16g;变异系数最大可达12.74%,最小仅为0.35%。(3)可将粒重随氮素水平的变化趋势分为开口向下抛物线型、开口向上抛物线型、直线下降型和跳跃型4种;根据粒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可将水稻粒重对氮素的反应分为极钝感型、钝感型、中间型、敏感型和极敏感型5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021 / 10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The effects of nitrogenous nutrition on the yield-determining process of rice plant.Bull. Natl. Inst. Wada G. 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