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同步扭振互作用机制解析

被引:5
作者
陈武晖 [1 ]
程欣 [1 ]
汪旎 [1 ]
孙欣 [1 ]
陈金猛 [2 ]
机构
[1] 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2] 国网物资有限公司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 扭振互作用; 阻尼转矩; 同步转矩;
D O I
10.13335/j.1000-3673.pst.2016.04.029
中图分类号
TM621 [火力发电厂、热电站];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文中分别推导了次同步频率阻性电流和次同步频率感性电流产生的2个电磁转矩偏差分量表达式,发现次同步频率阻性电流产生负阻尼转矩,而次同步频率感性电流产生同步转矩。在此基础上,揭示次同步频率的等值电阻与电抗比过大是导致机组轴系扭振模态弱阻尼或负阻尼的根本原因。同时,阐释了由于机组轴系机械弹性系数远大于电气系统引起的上述阻尼转矩系数和同步转矩系数,次同步扭振互作用只发生周期失稳。最后,以改编的IEEE第一标准模型为算例,应用时域仿真和特征值法验证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74 / 11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采用阻尼水平定义边界的实用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域 [J].
吴熙 ;
蒋平 .
电网技术, 2013, 37 (08) :2173-2179
[2]   电阻参数对次同步模态阻尼影响机制 [J].
陈武晖 ;
黄杰 ;
陈金猛 ;
李正明 ;
汪旎 ;
孙欣 ;
谭伦农 .
电网技术, 2012, 36 (12) :159-164
[3]   伊冯/呼辽交直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分析 [J].
郑蕤 ;
肖湘宁 ;
郭春林 ;
高本锋 .
电网技术, 2011, 35 (10) :41-46
[4]   含负荷模型的次同步谐振分析 [J].
陈武晖 ;
毕天姝 ;
杨奇逊 .
电网技术, 2010, 34 (04) :76-81
[5]   含串补的交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谐振抑制 [J].
徐大鹏 ;
李兴源 ;
熊萍 ;
艾飞 .
电网技术, 2009, 33 (07) :20-23
[6]   抑制次同步谐振的可控串补线性最优控制器设计 [J].
李伟 ;
李兴源 ;
洪潮 ;
杨煜 .
电网技术, 2008, (13) :10-14
[7]   我国火电基地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谐振问题 [J].
刘世宇 ;
谢小荣 ;
王仲鸿 .
电网技术, 2008, (01) :5-8+19
[8]   基于等效仿真模型的VSC-HVDC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分析 [J].
郑超 ;
汤涌 ;
马世英 ;
盛灿辉 ;
魏强 ;
盛浩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31) :33-39
[9]   以可控串补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J].
李亚健 ;
周孝信 ;
武守远 ;
蒋卫平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1, (06) :2-5
[10]  
电力系统稳定性及发电机励磁控制.[M].刘取; 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