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被引:16
作者
于兴河
郑秀娟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
关键词
沉积学; 发展历程; 代表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沉积学的概念自提出以来 ,其发展经历了 :萌芽、初步形成、专业研究、总结提高、理论升华及学科渗透与综合 7个发展阶段 ,每一阶段都充分表现出 ,一方面受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另一方面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在各种沉积矿床和油气的寻找方面。随着地质勘探与开发实践的不断进行 ,已陆续在沉积体中发现了油气、煤、黄金、铀、金刚石、钾、水晶、铂、铝、锰、膏盐及天然气水合物等多种重要矿产 ,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沉积学未来的发展在 7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层次上 ,由宏观向微观 ;方法上 ,由定性向定量 ;目的上 ,由理论向应用 ;形式上 ,由静态向动态 ;学科上 ,由单学科向多学科 ;手段上 ,由手工向计算机 ;领域上 ,由地区向全球发展的总体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8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沉积学的回顾和展望 [J].
刘宝珺 .
矿物岩石, 2001, (03) :1-7
[2]   油气储层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新动向 [J].
于兴河,李剑峰 .
地学前缘, 1995, (04) :213-220
[3]   现代沉积学理论重大进展综述 [J].
覃建雄,徐国盛,曾允孚 .
地质科技情报, 1995, (03) :23-32
[4]   中国的沉积学进展与展望 [J].
叶连俊 ;
孙枢 ;
李继亮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 1988, (02) :77-80
[5]   湖盆砂体类型 [J].
吴崇筠 .
沉积学报, 1986, (04) :1-27
[6]   豫陕中-晚元古代沉积盆地(二) [J].
孙枢 ;
陈志明 ;
王清晨 .
地质科学, 1982, (01) :5-12
[7]   豫陕中-晚元古代沉积盆地(一)附视频 [J].
孙枢 ;
从柏林 ;
李继亮 .
地质科学, 1981, (04) :314-322
[8]   我国几个地区浊积岩系的特征 [J].
李继亮 ;
陈昌明 ;
高文学 ;
陈瑞君 ;
黄家宽 ;
田兴有 ;
刘杰汉 .
地质科学, 1978, (01) :26-44+93
[9]   川西磷酸岩 [J].
孙枢 ;
陈其英 ;
陈开会 .
地质科学, 1973, (03) :196-216
[10]  
Carbonate Sedimentary and Their Diagenesis .2 Bathurst R G C. Elsevier .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