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差序格局”撕裂与农地“非粮化”:基于中国29省调查的证据

被引:64
作者
仇童伟 [1 ]
罗必良 [2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农地流转; 非粮化; “差序格局”; 农地租金; 市场化;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22.0132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农地流转是否会导致农地种植“非粮化”在学界存在普遍争议,但已有研究缺乏弥合“趋粮化”与“非粮化”争论的努力。本文通过农地流转“差序格局”概念区分了农地交易对象,并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的29省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交易对象对农地种植类型的影响,以及农地租金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与亲友和本村农户相比,将农地流转给外村农户或经济组织更可能造成“非粮化”生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农地租金具有明显的“差序格局”特征。与此同时,农地租金表征了不同对象间流转交易的市场化程度,并对“非粮化”生产具有直接影响。一旦熟人间交易与非熟人间交易的农地租金出现趋同,则意味着农地流转“差序格局”及人格化流转维系的“趋粮化”种植格局将被打破。尤其考虑到仍有超过50%的流转农地是在同村熟人间进行的交易,农地流转“差序格局”的撕裂可能持续加大“非粮化”压力,相关政府部门应给予充分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13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