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种密度对西北绿洲冬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王婷
柴守玺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密度; 灌浆速率; 干物质转移; 西北绿洲区;
D O I
10.13432/j.cnki.jgsau.2008.05.009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对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450(T1)、525(T2)、600(T3)、675(T4)、750(T5)、900(T6)万基本苗/hm26个播种密度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间灌浆速率、粒质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株高、单株穗数、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密度对灌浆持续期没有明显影响,但处理间灌浆速率差异明显,其中以T4的平均灌浆速率最高,T1最低.处理间灌浆速率和粒质量的差异后期大于中期和前期;以3 d为间隔测定的灌浆速率各处理均呈现明显的多齿状变化曲线,表明灌浆速率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明显;快增期籽粒干质量积累达到77.16%88.60%,各处理籽粒干物质积累可用Richards方程很好拟合;茎秆、叶片、叶鞘总干物质转移对籽粒贡献率处理间的变幅为14.7%38.7%,对籽粒的贡献率除T6叶片大于茎秆和叶鞘外,其余各处理均以茎秆最大,茎秆平均贡献率为16%,约为叶片和叶鞘的2.5倍.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李世清 ;
邵明安 ;
李紫燕 ;
伍维模 ;
张兴昌 ;
不详 .
西北植物学报 , 2003, (11) :2030-2038
[2]   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开花后碳素同化、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J].
王月福 ;
于振文 ;
李尚霞 ;
余松烈 .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02) :55-59
[3]   冬小麦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累积和分配规律研究 [J].
乔玉辉 ;
宇振荣 ;
P.M.Driessen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5) :543-546
[4]   干旱条件下冷型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 [J].
黑亮 ;
冯佰利 ;
王长发 ;
张嵩午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 (04) :46-51+73
[5]   关中地区小麦品种产量与产量结构遗传改良的研究 [J].
许为钢 ;
胡琳 ;
吴兆苏 ;
盖钧镒 .
作物学报, 2000, (03) :352-358
[6]   杂种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动态和分配 [J].
高庆荣 ;
孙兰珍 ;
刘保申 .
作物学报, 2000, (02) :163-170
[7]   冬小麦主要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 [J].
李世平 ;
张哲夫 ;
安林利 ;
行翠平 ;
韩东翠 .
山西农业科学, 1999, (03) :13-17
[8]   大穗小麦籽粒生长及灌浆特性研究 [J].
庞红喜 ;
宋哲民 .
西北农业学报, 1998, (03) :30-33
[9]   K型杂交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J].
王竹林 ;
刘曙东 ;
何蓓如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6) :39-43
[10]   不同密度对冬小麦开花后叶片衰老和粒重的影响 [J].
于振文 ;
岳寿松 ;
沈成国 ;
余松烈 ;
D.B.Egli ;
D.V.VanSanford .
作物学报, 1995, (04) :41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