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西藏高原喀斯特的性质及“残余峰林”质疑
被引:11
作者
:
朱学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朱学稳
机构
:
来源
:
中国岩溶
|
1994年
/ 03期
关键词
:
残余峰林;高寒半喀斯特;西藏高原;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42.252 [区域岩溶];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西藏高原面上碳酸盐岩分布区的各种有关地貌现象,其中之绝大部分,是在第四纪冰缘气候条件下由物理风化作用(机械剥蚀)形成的。可以鉴别出属于喀斯特形态的只有一小部分洞穴、溶蚀裂隙、泉钙华、洞内一些痕迹状次生碳酸钙沉积、灰岩表面的现代溶痕和流痕,以及一些喀斯特泉等。西藏地区从不具备峰林喀斯特形成的必要地质条件。以“残余峰林”的分析所得出的一些重大相关结论,目前尚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作者建议更替高原灰岩地貌所使用的一些典型喀斯特术语,并提出了具体方案。同时建议命名西藏高原喀斯特为“高寒半喀斯特”或“西藏高原式”喀斯特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220 / 2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澳大利亚岩溶以及几个有关岩溶问题的思考
朱学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朱学稳
[J].
中国岩溶,
1992,
(04)
: 84
-
93
[2]
峰林喀斯特的性质及其发育和演化的新思考(1)
朱学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朱学稳
[J].
中国岩溶,
1991,
(01)
[3]
川西岷山岩溶的基本特征
朱学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朱学稳
张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张任
周绪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周绪伦
[J].
中国岩溶,
1989,
(04)
: 4
-
11+80
[4]
西藏中部奇林湖北岸的岩溶地貌
马孝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第四地质大队
马孝达
[J].
地质论评,
1981,
(03)
: 274
-
276
[5]
青藏高原的古岩溶
崔之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崔之久
[J].
自然杂志,
1979,
(09)
: 24
-
25
[6]
毛泽东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 著, 1991
[7]
西藏地貌[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83
[8]
岩溶学概论[M]. 商务印书馆 , 任美锷, 1983
[9]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81
←
1
→
共 9 条
[1]
澳大利亚岩溶以及几个有关岩溶问题的思考
朱学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朱学稳
[J].
中国岩溶,
1992,
(04)
: 84
-
93
[2]
峰林喀斯特的性质及其发育和演化的新思考(1)
朱学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朱学稳
[J].
中国岩溶,
1991,
(01)
[3]
川西岷山岩溶的基本特征
朱学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朱学稳
张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张任
周绪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周绪伦
[J].
中国岩溶,
1989,
(04)
: 4
-
11+80
[4]
西藏中部奇林湖北岸的岩溶地貌
马孝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第四地质大队
马孝达
[J].
地质论评,
1981,
(03)
: 274
-
276
[5]
青藏高原的古岩溶
崔之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崔之久
[J].
自然杂志,
1979,
(09)
: 24
-
25
[6]
毛泽东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 著, 1991
[7]
西藏地貌[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83
[8]
岩溶学概论[M]. 商务印书馆 , 任美锷, 1983
[9]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8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