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古大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

被引:133
作者
陆松年
杨春亮
李怀坤
陈志宏
机构
[1]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天津,天津,天津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华北古大陆; 哥伦比亚超大陆; 古—中元古代; 汇聚与裂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 [大地构造分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由Rogers和Santosh等 (2 0 0 2 )提出的哥伦比亚超大陆 ,是约从 1.9~ 1.5Ga由Nena ,Ur和Atlantic等 3个大陆块体群 ,通过逐步汇聚而形成的一个超级大陆。它是前罗迪尼亚古 -中元古时期的超大陆。从 1.5Ga开始的裂解作用使哥伦比亚超大陆逐步破裂 ,并在 1.0Ga左右这些破裂的大陆块体又重新汇聚形成罗迪尼亚超大陆。文中除介绍Rogers等提出的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概念、组成和古大陆重建图外 ,重点阐述了中国华北古大陆 2 .0~ 1.8Ga期间吕梁—中条造山运动和 1.8~1.6Ga时期大规模裂解事件群的性质、特点和同位素年龄数据。文中提出哥伦比亚超大陆汇聚主要峰期与吕梁—中条造山运动的时限相一致 ,华北古大陆属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组成部分 ,并可能为Nena大陆块体群的一员 ,在造山及裂解事件群的性质、特点和时代等特征上 ,华北与北美、西伯利亚和西北欧有更大的相似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吕梁运动”新认识 [J].
李江海 ;
钱祥麟 ;
侯贵廷 ;
刘树文 ;
陈晶 .
地球科学, 2000, (01) :15-20
[2]   地球的节律与大陆动力学的思考 [J].
王鸿祯 .
地学前缘, 1997, (Z2) :5-8+10-12+14-16
[3]   华北晚太古代-早元古代高级变质区的变质PTt轨迹及其地壳热动力学演化模式 [J].
金巍 ;
李树勋 .
岩石学报, 1996, (02) :42-55
[4]   长城系团山子组火山岩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李怀坤,李惠民,陆松年 .
地球化学, 1995, (01)
[5]   蓟县长城系大红峪组火山岩的单颗粒锆石U-Pb法准确定年 [J].
陆松年 ;
李惠民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1, (01) :137-146
[6]   大庙斜长岩杂岩体侵位年龄的初步研究 [J].
解广轰 ;
王俊文 .
地球化学, 1988, (01) :13-17
[7]  
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白瑾等著, 1996
[8]  
华北地台北部非造山环斑花岗岩及有关岩石[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郁建华等著, 1996
[9]  
华北陆台北缘前寒武纪地质及铅锌成矿作用[M]. 地质出版社 , 白瑾主编, 1993
[10]  
狼山[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 楫等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