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草地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5
作者
张静
李希来
季刚
机构
[1]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退化草地; 群落特征;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8.18.125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目的]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实践参考。[方法]测定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2种草地类型,不同退化草地的群落特征,分析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结果]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大,群落地上植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在各级草地内变化不明显,但优良牧草比例明显呈下降趋势,毒杂草比例明显上升,草地质量指数明显下降,甚至成为负值,草地的利用价值趋于0。[结论]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738 / 7740+7799 +779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青藏高原“黑土滩”形成的自然因素与生物学机制 [J].
李希来 .
草业科学, 2002, (01) :20-22
[2]   混播人工草地退化演替的研究 [J].
孙海群 .
中国草地, 2000, (02) :9-15
[3]   建立草业系统恢复青藏高原“黑土型”退化草地 [J].
马玉寿 ;
郎百宁 .
草业科学, 1998, (01) :6-10
[4]   补播禾草恢复“黑土滩”植被的效果 [J].
李希来 .
草业科学, 1996, (05) :19-21
[5]   青海黑土滩草地成因及治理途径 [J].
李希来,黄葆宁 .
中国草地, 1995, (04) :64-67+51
[6]   甘南山地草原人工草场的演替 [J].
张大勇 ;
王刚 ;
杜国祯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90, (02) :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