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秋季罕见大暴雪天气过程诊断

被引:19
作者
刘耀文 [1 ]
张红英 [1 ]
史云飞 [2 ]
尹振保 [1 ]
马子平 [3 ]
机构
[1] 山西省长治市气象局
[2] 山西省清徐县气象局
[3] 山西省忻州市气象局
关键词
特大暴雪; 影响系统; 诊断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2009年11月10~12日山西省出现的特大暴雪的环流背景、前期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云图演变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这次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北半球环流呈现明显高指数特征,全国大部分地区异常偏暖的背景下,暴雪伴随剧烈降温天气;②300hPa辐散使得对流层上层具备强烈抽吸条件是造成强降水的重要环境因素。这种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配置导致的强垂直上升运动是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③500hPa河套小槽引导西路冷空气东移与极涡尾部的东路冷空气叠加,低层及地面的倒槽区有辐合上升气流,与锋面和高空槽、切变线配合,为降雪区提供有利的抬升条件,是造成此次暴雪的主要原因;④1500m高空有2支低空急流存在,一支是较强的东风湿急流,一支是偏南风急流,低空南风和东风急流向暴雪区提供了丰沛的水汽,低层850hPa强的水汽辐合、强的上升运动为这次暴雪天气提供了水汽和动力条件;⑤FY-2C卫星红外云图分析,这次强降水山西受到3个对流云团的影响,3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形成和消亡的时间大致间隔8~10h,对流云团的不断生成和发展是这次强降雪天气得以长时间持续。
引用
收藏
页码:332 / 3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全国大部气温偏低 中东部地区出现暴雪 [J].
张金艳 ;
蒋军 .
气象, 2010, 36 (02) :142-147
[2]   “芭玛”登陆海南 京津出现降雪——2009年10月 [J].
王文东 .
气象, 2010, 36 (01) :119-123
[3]   河北中南部一次大暴雨个例的成因诊断 [J].
马鸿青 ;
丁治英 .
干旱气象, 2009, 27 (03) :254-262
[4]   华北地区一次局地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J].
马秀玲 ;
彭九慧 ;
杨雷斌 ;
王宏 ;
杨庆红 ;
刘伯华 .
干旱气象, 2008, (01) :64-68
[5]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暴雪过程的湿位涡分析 [J].
马新荣 ;
任余龙 ;
丁治英 .
干旱气象, 2008, (01) :57-63
[6]   干空气侵入对河南省2006年1月18-19日暴雪形成的作用 [J].
张广周 ;
沈桐立 ;
李戈 ;
雷哲 ;
朱丽娜 ;
白家惠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02) :43-47
[7]   2003年春季江淮一次暴雪过程的模拟研究 [J].
杨柳 ;
苗春生 ;
寿绍文 ;
黎中菊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3) :379-384
[8]   一场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分析 [J].
丁永红 ;
马金仁 ;
纪晓玲 .
干旱气象, 2006, (01) :28-33
[9]   商丘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趋势 [J].
余卫东 ;
黄玉超 ;
康绍钧 .
气象科技, 2005, (S1) :127-130
[10]   甘肃春季一场罕见强霜冻、冻害天气的分析 [J].
王锡稳 ;
孙兰东 ;
张新荣 ;
张铁军 ;
王朝英 .
干旱气象, 2005, (04)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