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椎—基底动脉的解剖学观察及其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10
作者
张成英,苗华,田鹤村,陈前芬
机构
[1] 蚌埠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2] 蚌埠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大鼠,椎动脉,基底动脉,脑缺血;
D O I
10.13418/j.issn.1001-165x.1995.01.025
中图分类号
R323 [局部解剖学];
学科分类号
100101 ;
摘要
在45只大鼠脑标本上,观察了椎—基底动脉系。大鼠的基底动脉有两个无分支区,分别位于基底动脉起始部和前、中段移行部。第二无分支区无侧副支跨越,便于操作,可作为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血管阻断部位,经实验应用获得成功。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绞股蓝总皂甙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J].
田鹤邨 ;
张成英 ;
陈前芬 .
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3, (02) :117-120+145
[2]   大鼠脑再灌流综合征模型初探 [J].
赵卫东 ;
王子灿 ;
李麟仙 ;
周凤鸣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7, (04) :193-195+257
[3]   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枝的观察 [J].
钟世镇 .
解剖学报, 1958, (03) :177-18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