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效率分析——基于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经验证据

被引:6
作者
万伦来
鹿立林
刘子农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关键词
汽车产业; DEA; 技术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426.471 [];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利用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年报数据资料,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汽车产业2006—2008年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虽然部分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规模收益处于递增阶段,但是汽车行业部分上市公司纯技术效率的下降致使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总体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②在技术效率前沿面运行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只占全部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一半左右,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水平的差异化加剧;③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多数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利润大幅下降,达到技术效率前沿面(即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效)的上市公司的抵抗风险能力要大于技术效率较低的上市公司。鉴于此,有必要同时提高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和规模对技术效率的贡献度。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DEA模型分析 [J].
刘新 ;
伍海华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3) :264-266
[3]   基于DEA模型的中国主要轿车企业生产效率分析 [J].
白雪洁 ;
戴小辉 .
财经研究, 2006, (10) :35-47
[4]   入世后中国汽车工业安全度的DEA模型估算 [J].
何维达 ;
刘满凤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5, (02) :42-49
[5]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J].
赵玻 ;
王连 .
生产力研究, 2004, (12) :157-159
[6]   基于DEA模型的中国轿车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评估 [J].
胡洪力 .
财经研究, 2004, (10) :25-30
[7]   用数据包络分析研究规模收益分析 [J].
吴文江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1, (09) :85-89
[8]  
产业经济学[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臧旭恒, 2005
[9]  
数据包络分析[M]. 科学出版社 , 魏权龄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