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 41 kD蛋白质的N-端序列分析
被引:4
作者:
王台
童哲
匡廷云
汤佩松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水稻;
41kD蛋白质;
N-端氨基酸序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 [按米的粘性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正> 光敏核不育性受1对或2对或3对隐性主基因控制,这反应了光敏核不育特性遗传机制的复杂性。张端品等用形态标记法将农垦58S光敏核不育基因定位于第5染色体。胡学应和万邦惠用同工酶法以农垦58S/02428 F2群体为材料,将光敏核不育基因定位于第6和11染色体;Zhang等用RFLP法以32001S/明恢63 F2群体为材料将不育基因定位于第3和7染色体。这三种方法所得到的定位结果完全不同,综合起来,第3、5、6、7和11染色体均有光敏核不育基因的位点,由此结果可得出两种解释:1.光敏核不育性由多对基因、至少5对基因控制;2.上述定位方法均是以不育(可育)性状在F2群体中的分离模式为依据,育性划分界线的不同将会造成分离群体中单株表现值的差异,从而影响定位结果的精确性;再者不同实验室使用的材料不一致,已知不同遗传背景和光温条件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表达。因此,染色体定位结果有待确证。光敏核不育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的复杂性和不一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基因克隆和光敏核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无论光敏核不育性的遗传机制如何复杂,上述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979 / 982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