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分析

被引:8
作者
赵宝椿
杨艳红
李田
机构
[1] 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体育社会学; 女子体育; 北京奥运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81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以北京奥运会我国女运动员获奖情况为分析切入点,从社会制度与举国体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传统文化与性别平等、运动队管理与科学训练、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与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体育商业化、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与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世界女子体育的蓬勃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此现象的社会学因素。提出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保障女运动员的基本权益、加强对女子竞技体育的宣传、进行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等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现代经济进程中的女子体育发展探因与瞻望 [J].
张强 ;
朱波涌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01) :11-13
[2]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J].
李卫平 ;
邹红 ;
李舒雅 .
体育与科学, 2007, (04) :66-68+72
[3]   运动员退役再就业问题研究 [J].
高毅勇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5) :47-49
[4]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J].
冯庆梅 ;
夏思永 .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6, (02) :68-70
[5]   社会性别、体育和21世纪第三浪潮女性主义 [J].
Patricia Vertinsky ;
董进霞 .
体育与科学, 2006, (02) :17-18+21
[6]   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 [J].
马志和 ;
徐宏伟 ;
刘卓 ;
李金龙 .
体育科学, 2004, (06) :56-59
[7]   我国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 [J].
陈林祥 ;
李业武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3)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