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鳞副泥鳅(2n♀)×泥鳅(4n♂)杂种后代染色体带型及FISH分析

被引:3
作者
贾光风 [1 ]
李雅娟 [2 ]
钱聪 [2 ]
高敏 [2 ]
机构
[1] 大连市甘井子区农林水利和海洋渔业局中国海监甘井子区大队
[2] 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泥鳅; 四倍体; Ag-NORs; CMA3/DA/DAPI; FISH;
D O I
10.19720/j.cnki.issn.1005-9369.2011.09.014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文章对二倍体大鳞副泥鳅♀×四倍体泥鳅♂杂交后代的染色体进行Ag-NORs、CMA3/DA/DAPI及FISH等系列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对照组泥鳅×泥鳅(2n×2n)杂交后代的间期核和中期分裂相中最高银染点数为2个,杂交组2n×4n杂种后代的间期核和中期分裂相中最高银染点数为3个;②在对照组2n×2n杂交后代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中,2条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的端部区域显示有明亮的CMA3阳性部位,杂交组2n×4n杂种后代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中3条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的端部区域显示明亮的CMA3阳性部位;③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可以将核糖体5.8S+28S rDNA清楚地定位在杂交后代中期染色体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的端部区域。在对照组2n×2n中期染色体上可以检测到二簇杂交信号,而在杂交组后代中期染色体上可以检测到三簇杂交信号。通过Ag-NORs、CMA3/DA/DAPI荧光显带及核糖体5.8S+28S rDNA的FISH定位在杂交后代得到的NORs位点相吻合,位点数目为3个。该结果为杂种后代提供了直接的三倍体细胞遗传学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5+146 +1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45S rDNA在不同倍性沙田柚染色体上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J].
向素琼 ;
汪卫星 ;
梁国鲁 .
园艺学报, 2007, (01) :75-80
[2]   两种泥鳅杂交及人工诱导大鳞副泥鳅雄核发育的染色体变化 [J].
赵振山 ;
高贵琴 ;
吴青江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2, (01) :15-19
[3]   泥鳅的Ag-NORs带和C带研究 [J].
常重杰 ;
杜启艳 ;
余其兴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71-73
[4]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卵雌核的紫外辐射灭活条件筛选 [J].
赵振山 ;
蔡原 ;
高贵琴 ;
罗宇良 ;
吴清江 .
水生生物学报, 1999, (06) :641-647
[5]   大鳞副泥鳅卵和泥鳅精子杂交受精细胞的观察 [J].
赵振山 ;
高贵琴 ;
孙文学 ;
罗宇良 ;
曹志华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1) :80-82
[6]   鱼类染色体的荧光显带研究 [J].
任修海 ;
余其兴 ;
崔建勋 ;
常重杰 .
遗传学报, 1993, (02) :116-121+193
[7]   尼罗罗非鱼染色体的C带、Ag带和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的研究 [J].
王蕊芳 ;
马昆 ;
施立明 ;
贺维顺 .
动物学研究, 1990, (04) :349-354+371
[8]   几种鲤鱼染色体核仁组织者的银染观察 [J].
王蕊芳 ;
施立明 ;
贺维顺 .
动物学研究, 1985, (04) :391-398
[9]   Chromosome banding and FISH with rDNA probe in the diploid and tetraploid loach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J].
Ya-Juan Li ;
Yi Tian ;
Ming-Zhao Zhang ;
Ping-Ping Tian ;
Zhuo Yu ;
Syuiti Abe ;
Katsutoshi Arai .
Ichthyological Research, 2010, 57 :358-366
[10]  
L. Sola,O. Cipelli,E. Gornung,A. R. Rossi,F. Andaloro,D. Crosetti.Cyto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reater amberjack, <Emphasis Type="Italic">Seriola dumerili (Pisces: Carangidae), by different staining techniques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J].Marine Biology,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