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油煤形成的环境制约

被引:9
作者
孙永革
朱进
徐华
盛国英
傅家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采油二厂工艺技术研究所
[3] 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井下作业工程公司工艺技术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
[5] 吉林扶余
[6] 广
关键词
煤沉积相; 裂解气相色谱; 苯酚; 生油煤;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2.01.002
中图分类号
P593 [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通过对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煤系源岩生烃潜力的对比研究,揭示出成煤古环境对煤成烃生成具有控制作用,并根据煤系源岩中赋存大分子有机质裂解产物分子的组成特征,提出了识别有利成烃煤相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氢指数-苯酚/辛烷图解判识法。结果表明,沼泽环境覆水越深,煤中有机质富氢程度越高,生油气性能越好,裂解产物表现为正构烷烃和正构烯烃相对含量增加,以低苯酚/辛烷值和高氢指数为特征;反之,沼泽环境覆水越浅,煤中有机质氢含量越低,裂解产物以高含量酚类化合物和芳香烃为特征,生油气性能差。由此表明,覆水型沼泽应是煤成烃,特别是煤成油生成的有利相带。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吐哈盆地煤成油气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J].
程克明 ;
赵长毅 ;
苏爱国 ;
何忠华 .
勘探家, 1997, (02) :5-10+19
[2]  
吐哈盆地侏罗系煤成烃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王昌桂等著, 1998
[3]  
吐哈盆地含煤沉积与煤成油[M]. 煤炭工业出版社 , 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 1997
[4]  
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胡见义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