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烟气余热的非共沸混合工质蒸发换热特性

被引:22
作者
周颖艳
杜小泽
杨立军
杨勇平
机构
[1] 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烟气余热; 非共沸混合物; 蒸发; 温度分布;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3.08.007
中图分类号
TK124 [传热学];
学科分类号
080701 ;
摘要
为探讨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冷热流体之间的传热特性,以新型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R13I1+R601a为例,建立基于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吸收的蒸发器换热模型。考虑非共沸工质相变温度的滑移与烟气温度变化的匹配特性,并借助物性计算软件Refprop 8.0考虑温度对非共沸工质物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烟气流量、工质配比条件下蒸发器内的温度及温差分布,以及对过程火用损失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控制烟气流量可有效避免蒸发器内部温差极值点的出现;同时,研究还发现混合工质R13I1+R601a在0.8/0.2和0.7/0.3两种配比下换热曲线线性度较高,与烟气热源拟合较好,更有利于换热。R601a含量比例在0.2~0.3之间变化时,会出现温差由极大值向极小值转变。通过对混合工质组分更为细化的研究,有望得出更佳配比,进而提高整个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5+4 +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采用涡旋膨胀机的低品位热能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实验研究 [J].
顾伟 ;
孙绍芹 ;
翁一武 ;
王玉璋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 31 (17) :20-25
[2]   微型燃气轮机与有机朗肯循环装置组成联合循环的设计与分析 [J].
赵巍 ;
杜建一 ;
徐建中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 29 (29) :19-24
[3]   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特性分析 [J].
郑彬 ;
翁一武 ;
顾伟 ;
翁史烈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29) :16-21
[4]   第三代ODS替代品FIC-1311 [J].
马洋博 ;
吕剑 .
化工新型材料, 2007, (12) :28-29+51
[5]   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冷凝器内的传热窄点 [J].
赵力 ;
朱禹 ;
王晓东 ;
韩建盛 .
化工学报, 2007, (10) :2450-2454
[6]   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传热窄点研究 [J].
赵力 ;
朱禹 ;
王晓东 .
低温工程, 2007, (04) :51-55
[7]   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换热特性 [J].
赵力 .
化工学报, 2006, (06) :1309-1313
[8]   基于传热窄点的非共沸混合工质优选方法 [J].
赵力 .
天津大学学报, 2005, (11) :1001-1005
[9]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an autonomous low-temperature solar Rankine cycle system for reverse osmosis desalination[J] . D. Manolakos,G. Papadakis,S. Kyritsis,K. Bouzianas.Desalination . 2007 (1)
[10]   Effect of mixture composi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pinch points in condensers and evaporators for zeotropic refrigerant mixtures [J].
Venkatarathnam, G ;
Murthy, S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REVUE INTERNATIONALE DU FROID, 1999, 22 (03) :20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