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质询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被引:4
作者
宋智敏
李云霖
机构
[1]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制导式质询; 质询提案主体; 质询内容; 质询责任; 质询程序;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2.09.004
中图分类号
D921.1 [国家机构组织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人大质询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定位的偏差却使人大质询未能有效发挥作用。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由支持式质询监督转为制导式质询监督将有助于执政党执政方式的民主化以及"一府两院"工作的法治化,从而促使现有体制下的存量民主得到激活。这就需要增加人民代表个人作为质询提案主体,建构"可质询是原则,不可质询是例外"的体制,明确质询相对人的责任,以正当程序理念完善质询程序等制度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质询权研究 [J].
徐加喜 ;
姚魏 .
政治与法律, 2011, (10) :88-97
[3]   关于增强人大监督权的思考 [J].
张建红 .
人大研究, 2006, (04) :10-13
[4]   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质询案 [J].
刘政 .
中国人大, 2002, (22) :43-44
[5]   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的比较分析 [J].
张贤明 .
政治学研究, 2000, (01) :13-21
[6]  
代表谁.[M].邱家军;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7]  
立法与监督.[M].李鹏; 著.新华出版社.2006,
[8]  
英、法、美、德、意、日六国议会议事规则.[M].尹中卿等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
[9]  
法国议会.[M].许振洲编著;.华夏出版社.2002,
[10]  
人大监督探索.[M].刘政;程湘清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