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概念、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

被引:79
作者
曹智 [1 ,2 ]
闵庆文 [1 ]
刘某承 [1 ]
白艳莹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云南省红河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是较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更为复杂和综合的概念。论文在分析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人口和经济(承载力)"为研究主线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Ecosystem-Servicesbas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ESECC)的定义,即某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所能支撑的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并构建ESECC评估模型:将所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纳入评估模型,把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看作"黑箱",针对每种生态系统服务分别评估其承载力,并根据"短板效应"取最小值作为区域生态承载力。最后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核心保护区之一云南省红河县为例对ESECC评估模型进行案例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西南生态敏感区与生态承载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熊春梅.西南交通大学.2008, 03
[2]  
基础生态学.[M].牛翠娟等;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M].《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 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4]  
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M].薛达元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5]   Carrying capacity reconsidered: from Malthus' population theory to cultural carrying capacity [J].
Seidl, I ;
Tisdell, CA .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31 (03) :395-408
[6]  
Perceptual and structural barriers to investing in natural capital: Economics from an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spective.[J].Mathis Wackernagel;William E. Rees.Ecological Economics.1996, 1
[7]   北京市灰水足迹评价 [J].
曾昭 ;
刘俊国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7) :1169-1178
[8]   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及系统耦合效应 [J].
熊建新 ;
陈端吕 ;
彭保发 ;
王亚力 .
经济地理, 2013, 33 (06) :155-161
[9]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空间差异分析 [J].
张青 ;
任志远 .
水土保持通报, 2013, 33 (02) :230-235
[10]   辽宁省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娜 ;
马延吉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3, (03)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