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滕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地的类型与综合开发生态模式

被引:32
作者
毛汉英
方创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脆弱生态系统; 生态模式; 综合开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能源开发为主体的兖滕两淮地区是我国近期19个国土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区采煤及其引起的土地塌陷形成的区域生态环境是一个破坏多于建设、开发多于整治的脆弱生态系统。通过实地调研,将该区采煤塌陷地分为非积水塌陷干旱地、塌陷沼泽地、季节性积水塌陷地、常年浅积水塌陷地和常年深积水塌陷地共5大类,依次相应提出了农林业综合开发与建材开发、农林渔综合开发、渔林农综合开发和水产养殖综合开发等6种不可替代的生态模式。这些模式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兖滕两淮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良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兖滕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地的动态演变规律与综合整治 [J].
方创琳 ;
毛汉英 .
地理学报, 1998, (01) :25-32
[2]   采煤塌陷地的综合开发与协调发展──以淮北矿区为例 [J].
方创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7, (02) :66-71
[3]   两淮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整治 [J].
周凤祥 .
生态经济, 1995, (05) :28-31
[4]  
中国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