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平原冬小麦底墒水分布规律

被引:13
作者
刘荣花
方文松
朱自玺
马志红
许蓬蓬
李树岩
机构
[1]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冬小麦; 底墒水; 分布规律; 有效含水量; 黄淮平原;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8.0041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黄淮平原冬小麦底墒水主要由当年7月—10月上旬的降水在土壤中积累形成。本文在分析土壤类型及夏季降水规律的基础上,以100cm为计算冬小麦底墒水的深度,探讨了黄淮平原冬小麦底墒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淮平原冬小麦底墒水与7月—10月上旬降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土壤有效含水量正常年为184~290mm,丰水年为201~329mm,欠水年为148~265mm;非胁迫含水量正常年为124~224mm,丰水年为135~266mm,欠水年为100~201mm;黄淮平原底墒水具有西北部低、西南部和东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低值区正常年底墒水加上生育期降水不能完全满足冬小麦需求,需灌溉1~2次;高值区加上生育期降水,一般可以满足冬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引用
收藏
页码:2105 / 21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J].
千怀遂 ;
焦士兴 ;
赵峰 .
生态学杂志, 2005, (05) :503-507
[2]   冬小麦根系分布规律 [J].
刘荣花 ;
朱自玺 ;
方文松 ;
邓天宏 ;
赵国强 .
生态学杂志, 2008, (11) :2024-2027
[3]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业务服务系统研究 [J].
邓天宏 ;
刘荣花 ;
赵国强 ;
方文松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 (01) :6-9
[4]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规律分析 [J].
成林 ;
刘荣花 ;
申双和 ;
李树岩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04) :3-6
[5]   干旱灌区冬小麦根系的生长冗余 [J].
侯慧芝 ;
黄高宝 ;
郭清毅 ;
王利立 .
生态学杂志, 2007, (09) :1407-1411
[6]   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邱扬 ;
傅伯杰 ;
王军 ;
张希来 ;
孟庆华 .
生态学杂志, 2007, (01) :100-107
[7]   底墒对冬小麦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J].
任三学 ;
赵花荣 ;
郭安红 ;
刘庚山 ;
安顺清 .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04) :79-85
[8]  
Double cropping wheat andcorn in a sub-humid region of China. Zhu,Z,Stewart,BA,Fu,X. Field Crops Research . 1994
[9]  
Techniques for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of climatic drought in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in Northern China. Liu RH,,Zhu ZX,Fang WS. Proceedings of SPIE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 2006
[10]  
黄淮海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M].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韩湘玲等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