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小波变换的生态地理界线识别与定位

被引:25
作者
李双成
赵志强
高江波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生态地理界线; 空间小波变换; 多尺度分解; GI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提高生态地理分界线识别和定位的客观性,探讨了通过空间小波变换获取多尺度模极大值定位过渡带的方法。以NDVI和降水作为小波多尺度分解的对象,应用db3小波核函数分别对49条样带的模极大值进行了多尺度检测,并在GIS中确定其地理坐标。研究结果表明:识别半干旱半湿润生态地理分界线的最佳空间尺度为2040 km,小于这一尺度定位过程容易受到局部地表覆被因素如城市区域或地形的影响,大于这一尺度由于要素被过度平滑,造成定位不准;从定位点的聚集度分析,NDVI的定位效果好于降水,特别是在较大空间尺度上。而与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案中的半干旱半湿润分界线比较,从定位点的方向性、平均最短距离以及均衡度三项指标综合判断,小波变换对于降水过渡带的定位优于对NDVI的定位。研究证实,空间小变换与GIS结合是提高生态地理分界线识别与定位科学性的重要途径,是对专家系统划分界线方法的有力补充和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4313 / 43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生态区边界智能识别模型构建分析 [J].
范泽孟 ;
岳天祥 .
地球信息科学, 2007, (01) :40-45
[2]   基于SPOT VEGETATION数据的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J].
宋怡 ;
马明国 .
中国沙漠, 2007, (01) :89-93+173
[3]   基于多尺度欧拉矢量的图像检索算法 [J].
赵珊 ;
王娟 ;
周利华 .
红外技术, 2006, (12) :704-708
[4]   基于粗糙集原理的泥石流危险度区划指标选取方法 [J].
匡乐红 ;
徐林荣 ;
刘宝琛 ;
姚京成 .
地质力学学报, 2006, (02) :236-242
[5]   基于模糊可拓方法的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 [J].
匡乐红 ;
刘宝琛 ;
姚京成 .
灾害学, 2006, (01) :68-72
[6]   关于开展中国综合区划研究若干问题的认识 [J].
刘燕华 ;
郑度 ;
葛全胜 ;
吴绍洪 ;
张雪芹 ;
戴尔阜 ;
张镱锂 ;
杨勤业 .
地理研究, 2005, (03) :321-329
[7]   中国区划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J].
郑度 ;
葛全胜 ;
张雪芹 ;
何凡能 ;
吴绍洪 ;
杨勤业 .
地理研究, 2005, (03) :330-344
[8]   地理尺度转换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J].
李双成 ;
蔡运龙 .
地理研究, 2005, (01) :11-18
[9]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地域划分中的SOFM网络技术 [J].
李双成 ;
郑度 ;
张镱锂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750-756
[10]   中国的生态地域系统研究 [J].
杨勤业 ;
郑度 ;
吴绍洪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3)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