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病毒Fa株胸苷激酶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被引:17
作者
王琴,郭万柱,娄高明,颜其贵,汪铭书,余广海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微生物室,解放军农牧大学传染病室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缺失疫苗,同源重组;
D O 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1004
中图分类号
S852.65 [家畜病毒学]; Q [生物科学];
学科分类号
090601 ; 07 ; 0710 ; 09 ;
摘要
采用外切除缺失法对已克隆于pBR322中包含伪狂犬病病毒(PRV)胸苷激酶(TK)基因的BamHI-11片段(pPB11)进行改建,经筛选获得4株TK基因缺失重组质粒(pDTK3-1、pDTK3-6、pDTK3-8和pDTK5-6),对其进行酶切鉴定和Southern转印杂交,结果其11片段迁移率均发生改变,缺失的碱基数分别约1250、1100、1250和200bp。用PRVFa-DNA或PRVFa细胞毒与重组质粒pDTK3-6DNA和pDTK5-6DNA通过磷酸钙法和脂质体法转染TK-143细胞,增殖后经5'-溴脱氧尿嘧啶(5'-BUDR)筛选得到PRVFaTK缺失株PFDTKP3-6、PFDTKP5-6、PFDTKL3-6和PFDTKL5-6。以斑点杂交技术和胸腺嘧啶核苷蚀斑放射自显影法检测证明这些缺失株均无TK活性。免疫小鼠以ELISA检测其免疫血清,抗体滴度可高达1:64。对PRVFa强毒攻击有一定保护率。
引用
收藏
页码:348 / 3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J].
袁世山,徐宜为 .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5, (02) :58-62
[2]   伪狂犬病流行和疫苗免疫概况 [J].
袁庆志 ;
吴裕祥 .
家畜传染病, 1986, (02) :63-65
[3]  
动物病毒学[M]. 科学出版社 , 殷震,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