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系统地球化学-Ⅰ:油组划分、油源对比及混源油确定
被引:57
作者:
张水昌
龚再升
梁狄刚
吴克强
汪建蓉
宋孚庆
王培荣
王汇彤
何忠华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3] 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
[4] 中国海洋石油东部公司研究院
[5]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6] 北京
[7] 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8] 河北高碑店
[9] 广州
[10] 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东;
文昌组;
恩平组;
混源油;
4-甲基甾烷;
双杜松烷;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4.s1.003
中图分类号:
P593 [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原油和烃源岩抽提物进行了详细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检测,结果发现存在两类不同特征的原油,第一类原油含有丰富的C304-甲基甾烷,而C19三环萜烷、双杜松烷(主要是T构型)等代表陆生高等植物生源的分子化合物浓度低,与典型湖相沉积的文昌组烃源岩有良好的可比性;另一类原油具有高丰度的双杜松烷和C19三环萜烷以及较高的Pr/Ph值等,代表着偏氧化环境下以高等植物生源为主的恩平组湖沼相烃源岩的贡献,但这类原油中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含有只是在文昌组岩石中才有的C304-甲基甾烷,因而认为这类油是两套烃源岩的混源产物,恩平组原油的混合比例最高可达80%以上,主要分布在惠州凹陷及其南边的西惠地凸起上。原油配比实验表明,即使在文昌组生成的原油中加入50%-80%的恩平组原油,混合油仍表现出文昌组生源的特征。因此,4-甲基甾烷的存在不能作为判识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源主要是文昌组的唯一证据。文昌组烃源岩对珠-坳陷商业性油藏的贡献是普遍的,但恩平组烃源岩对惠州凹陷周边凸起上的油田/油藏的显著贡献不容忽视。正是由于恩平组生成的原油的再次注入,使得早期发生生物降解了的油藏再次充满,使油质变轻。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6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