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进展及其对策

被引:22
作者
高照良 [1 ,2 ,3 ]
李永红 [1 ,2 ,3 ]
徐佳 [1 ,2 ]
王珍珍 [1 ,2 ]
赵晶 [1 ,2 ]
郭文 [1 ,2 ]
宋慧斌 [1 ,4 ]
张兴昌 [1 ,2 ,3 ]
彭珂珊 [1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 水利部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 治理; 发展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类型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也有水力、风力、重力产生的变化。同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成为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障碍。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生存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志。无论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角度考虑,还是从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8年以后,如何解决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经济发展问题及黄河减沙的角度来看,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该区的生态建设已势在必行。根据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生态恢复学和土壤侵蚀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的重要性,探讨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发展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陕西省吴旗县退耕还林(草)生态恢复效果研究.[D].罗国占.北京林业大学.2007, 03
[2]  
黄河下游引黄供水规模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王宏乾.西安理工大学.2007, 02
[3]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方向研究.[D].赵光耀.河海大学.2006, 03
[4]  
气候变化对黄河中游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关键问题研究.[D].王国庆.河海大学.2006, 03
[5]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罗清.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 04
[6]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方向初探 [J].
徐立青 ;
李明芝 ;
张金慧 ;
张林 .
中国水土保持, 2006, (10) :54-56
[7]   试论我国北方旱地农业与持续发展 [J].
高照良 ;
冯兴平 ;
彭珂珊 .
生态经济, 2005, (09) :87-90
[8]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J].
王雅芹 ;
刘顺英 ;
李树武 .
生态经济, 2005, (08) :74-77
[9]   陇中黄土高原区(庄浪)生态环境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 [J].
王晓巍 .
甘肃农业科技, 2002, (07) :3-5
[10]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J].
沈国舫 .
中国水利, 2000, (08) :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