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法的灵活性和句法理论

被引:43
作者
石定栩
机构
[1] 香港理工大学
关键词
句法; 灵活性; 语义; 语用; 话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 [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汉语句法的灵活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述。将其归结为不受形式限制的意合性,或者容许变通的柔性,都不失为形象的描述。但要解释这一特性的本质,顾及灵活性所受到的各种限制,则需要更为严谨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借助现代形式句法的基本观点和论证理念,从句法与语义、话语以及语用的相互关系未探讨灵活性的根源。汉语句活规则本身十分严密,但句子结构提供了较多的空位,让某些成分在一定条件下移入。句法又提供了较多的所指或指向关系,由上下文或语用因素来决定句子的实际意义。这就形成了汉语句法的灵活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6+61 +6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Object preposing in Mandarin Chinese.[J].Thomas Ernst;Chengchi Wang.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1995, 3
[2]  
语言和文化评论集.[M].伍铁平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  
汉语语法论集.[M].刘月华著;.现代出版社.1989,
[4]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刘月华;潘文娱;故(韦华) 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5]  
英汉语言学词汇.[M].刘涌泉;赵世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