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吴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与油藏

被引:108
作者
宋凯
吕剑文
凌升阶
王宏科
机构
[1] 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西安
[3] 陕西西安
[4] 陕西西安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前侏罗纪; 古地貌; 沉积环境; 斜坡; 河谷; 河间丘; 梁; 油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印模法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区内古地貌格局由“三斜坡、三河谷、两河间丘和一梁”组成,即姬塬东斜坡、定边斜坡、靖边斜坡,宁陕河谷、蒙陕河谷、甘陕河谷,吴旗河间丘、金鼎河间丘和新安边梁。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着下侏罗统延安组早期沉积。延10段属河流沉积环境,发育的沉积微相有主河道、支流河道、河漫滩、河漫沼泽。延9段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到湖泊沉积环境,沉积相主要由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组成,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同样性质的古地貌单元所处的沉积环境不同,必然造成储集砂体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变化,进一步影响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古地貌油藏的形成除受油源、圈闭等基本条件制约外,古地貌-沉积组合和油气运移通道也是形成不同类型古地貌油藏的重要条件。依据已探明油田的空间分布结合古地貌、上覆地层沉积环境、砂体展布、运移通道类型等多种因素归结出定边-吴旗地区古地貌油藏三种成藏模式,即斜坡区-三角洲平原组合成藏模式、河间丘区-三角洲前缘组合成藏模式和斜坡区-三角洲前缘组合成藏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97 / 50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杨俊杰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  
低渗透油气田研究与实践.[M].杨华等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3]  
沉积学原理.[M].赵澄林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4]  
沉积岩石学.[M].赵澄林;朱筱敏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5]  
储层沉积学.[M].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局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6]  
中国陆相油气储集层.[M].裘怿楠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7]  
中国陆相大油田.[M].张文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8]  
陆相储层沉积学进展.[M].林壬子;张金亮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9]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M].王良忱;张金亮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分析.[M].李思田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