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期高位涡源区及其传播过程

被引:11
作者
赵亮 [1 ,2 ,3 ]
丁一汇 [4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气象台
[4] 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等熵位涡; 梅雨; 超前相关; 位涡源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析了气候平均意义下梅雨前期及期间东亚地区等熵位涡(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简称IPV)的源区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梅雨发生前,东亚地区对流层高层经向位涡梯度减弱,而后这里的IPV开始向南延伸出高值带,形成"舌区"。同期对流层低层,经向位涡梯度出现反向,与南边位涡梯度大值带形成经向偶极子型并伴随梅雨发生发展。梅雨期40°N,120°E附近对流层顶折叠处有明显的位涡输送和质量交换。用10~90d带通滤波和超前相关追踪IPV异常源区和传播路径发现,345K的IPV异常场和梅雨期前后降水异常的相关系数最大值出现在前者超前后者10d左右,位置在贝加尔湖东侧,这里是影响梅雨期降水的位涡源区。其向南输送高位涡空气主要在梅雨发生前的6月10日左右,高位涡异常空气沿2PVU等位涡面以东北—西南路径向南输送,在2PVU面最陡峭处堆积,然后穿越物质面快速下沉侵入40°N以南,并在对流层呈扇状铺开。因而,贝加尔湖东侧可能是影响梅雨的主要冷空气源区,是梅雨降水中期预报的一个关键区。
引用
收藏
页码:697 / 70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雨季的气候学特征 [J].
王遵娅 ;
丁一汇 .
大气科学, 2008, (01) :1-13
[2]   2004/2005年冬季强寒潮事件的等熵位涡分析 [J].
丁一汇 ;
马晓青 .
气象学报, 2007, (05) :695-707
[3]   广义湿位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J].
高守亭 ;
崔春光 .
暴雨灾害, 2007, (01) :3-8
[4]   2003年梅雨期干冷空气的活动及其对梅雨降水的作用 [J].
姚秀萍 ;
于玉斌 .
大气科学, 2005, (06) :131-143
[5]   广义坐标系η中的位涡方程 [J].
袁卓建 .
大气科学, 1999, (02) :199-204
[6]   湿位涡和倾斜涡度发展 [J].
吴国雄,蔡雅萍,唐晓菁 .
气象学报, 1995, (04) :387-405
[7]   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的位涡分析与冷空气活动 [J].
陆尔,丁一汇,李月洪 .
应用气象学报, 1994, (03) :26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