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负荷下颈部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的变化规律

被引:14
作者
陈谦 [1 ]
马静 [2 ]
王健 [3 ]
机构
[1] 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
[2]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3] 浙江大学体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疲劳负荷; 颈部肌肉; 表面肌电;
D O I
10.19582/j.cnki.11-3785/g8.2010.09.015
中图分类号
G804.6 [运动生物力学];
学科分类号
040302 ;
摘要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技术了解疲劳状态下颈部肌肉的活动变化规律,为颈部肌肉疲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名无颈部疾病的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分别在屈、伸、左侧屈和右侧屈4个运动方向上完成60%最大随意收缩力(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的等长收缩,直至力竭。评价指标包括平均肌电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复杂度(Lempel-Ziv,C(n))以及确定性线段百分比(Determinism%,%DET)。结果:1)在60%MVC负荷下,AEMG随着负荷时间的延续逐渐增加,MPF及C(n)随负荷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在疲劳实验中进行屈颈运动时,胸锁乳突肌的MPF下降斜率与其他方向及其他肌肉有显著性差异(P<0.05),C(n)和%DET上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性。结论:各肌肉在对应运动方向上担任主动肌时容易产生疲劳,胸锁乳突肌尤为明显。而在疲劳性屈颈运动时主动肌胸锁乳突肌和拮抗肌头夹肌均较易产生疲劳,sEMG信号的周期化程度随疲劳积累而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基于sEMG信号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的肌肉功能状态评价研究.[D].刘加海.浙江大学.2001, 11
[2]  
静态运动负荷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变化的生理机制.[D].叶伟.浙江大学.2002, 02
[3]   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技术动作上肢肌肉表面肌电分析 [J].
郭峰 ;
张日辉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8 (04) :65-68
[4]   运动性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非线性信号特征 [J].
王健 ;
方红光 ;
杨红春 .
体育科学, 2005, (05) :39-43+64
[5]   动态运动诱发腰部脊竖肌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变化特征 [J].
王健 .
中国体育科技, 2001, (04) :10-12+21
[6]   关节水平的“共驱动”研究 [J].
卢蓉 ;
周炳和 ;
倪小敏 ;
刘萍 ;
杨洪宁 ;
钱晓进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993, (04) :90-96
[7]   Myoelectric manifestations of sternocleidomastoid and anterior scalene muscle fatigue in chronic neck pain patients [J].
Falla, D ;
Rainoldi, A ;
Merletti, R ;
Jull, G .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2003, 114 (03) :488-495
[8]  
Electromyograhic Analysis of Neck Muscle 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Cervical Spine.[J].Prem P. Gogia;Ph D;Mohamed A. Sabbahi.Spine.199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