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中小型侏罗─白垩纪含油气盆地勘探靶区展望

被引:2
作者
范小林
机构
[1] 地矿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无锡
[2] 不详
关键词
勘探靶区; 侏罗─白垩纪; 中小型盆地; 中国北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3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侏罗─白垩纪盆地,在北方板内是以同裂谷期(后裂谷期)伸展断陷或坳陷盆地和同造山期(后造山期)走滑前陆或走滑拉分盆地形式,在中生代构造运动控制产生的。盆内发育与暖湿古气候相适应的湖沼相沉积,为油气盆地提供物质基础。相对晚期的板内造山作用,导致烃类的排运聚并被捕获形成诸如现今被发现的油气构造带,这类中小盆地油气勘探靶区应为由侏罗─白垩系地层构成的油气成藏组合以及毗邻生油坳陷区相对隆起或低幅度凸起部位上的构造圈闭(如背冲背斜,断块挠曲或块断滚动背斜等)。
引用
收藏
页码:312 / 316+322 +3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郯庐断裂带的最大左行走滑断距及其形成时期 [J].
万天丰,朱鸿 .
高校地质学报, 1996, (01) :14-27
[2]  
含油气系统[M]. 石油工业出版社[美]L.B.马贡(L.B.Magoon)[美]W.G.道(W.G.Dow)主编, 1998
[3]   沉积盆地的动力学分析──盆地研究领域的主要趋向 [J].
李思田 .
地学前缘, 1995, (03) :1-8
[4]  
Petroleum systems and global tectonics. Perrodon A.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 1995
[5]   酒东盆地异常流体压力带及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J].
陈建平 ;
黄第藩 ;
霍永录 ;
陈建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1)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