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叶与不同禾草混播群落17年稳定性比较研究

被引:21
作者
王元素 [1 ]
蒋文兰 [2 ]
洪绂曾 [1 ]
王堃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
[2]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关键词
白三叶; 禾本科牧草; 种间相容性; 群落生产力; 抵抗力; 稳定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 [饲料作物、牧草];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在适度放牧条件下开展了白三叶与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草地早熟禾和无芒雀麦的两两豆禾混播群落的种间相容性、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研究。1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白三叶+紫羊茅组合的年均干物质产量502g/m2,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但前期以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最高(P<0.05)。在时间序列混播比例的变化上,白三叶逐渐增加,然后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多年生黑麦草第1年最高,后逐渐下降;紫羊茅和草地早熟禾变化不大,而无芒雀麦减少最快,并最终消失;白三叶+紫羊茅组合的比例动态变化最小,组分稳定,而且群落抵抗力最强,年均杂草侵入量仅为2.4 g/m2,极显著地低于其他处理(P<0.01)。参试禾本科牧草与白三叶的种间相容性为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无芒雀麦。种间相容性是混播群落长期稳定性的重要决定因素。时间梯度上的群落生产力变化趋势,白三叶+紫羊茅和白三叶+草地早熟禾呈平稳略升,而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无芒雀麦呈前高后低模式。对混播群落稳定性的判断存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