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洼学说在国外的运用与发展——构造—岩浆活化研究现状

被引:6
作者
周裕藩
机构
关键词
活化区; 岩浆活动; 陈国达; 岩浆; 地洼区; 构造单元; 地槽带; 中生代花岗岩; 东后贝加尔; 地台盖层; 沉积盖层; 构造层; 岩石成分; 褶皱带; 构造带; 基底断裂; 矿床形成; 前古生代; 前寒武纪;
D O I
10.16539/j.ddgzyckx.1980.02.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引言 近年来,以我国首创的地洼学说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构造—岩浆活化理论在国外一些国家(特別是在苏联)十分重视与盛行,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七十年代,由于成矿学家的参加,进一步确定了在地洼区(国外把地洼区和活化区作同义词使用,本文在介绍国外学者的观点时,根据原文分别称为地洼区、活化区、构造—岩浆活化区、自治活化区等)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萤石矿床,其类型和生成条件都不同于地槽型和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9
页数:6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Fundamentals of metallogenic analysis. Shcheglov,A. D. . 1976
[2]  
Granite petrology and the granite, problem. Marmo,V. .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