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岩石圈结构的地震学特征与对矿产资源的动力控制作用

被引:19
作者
杨宝俊
刘财
刘万崧
王喜臣
刘国兴
刘洋
胡艳飞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物理系
关键词
东北地区岩石圈结构; 地震学的Vp成像; B″层内的低速带(LVZ); 同化熔蚀作用; 矿产资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东北地区1°×1°深至400km的三维Vp(km/s)值数据,选择互相垂直的2条有代表性的剖面,初步建立研究区构造圈、均匀层基本结构模型;利用8套沿不同经纬线的剖面Vp值分布,勾绘出研究区深至过渡层的结构模型谱;进一步综合得到研究区三维岩石圈结构模型。东北地区的B″层可能由3部分组成,即下部的低速带,中上部的中速、低速相间互层带和上部的增速带,B″层底界面是区分B″与B'″层的稳定的标志,上部的增速带速度与B'下部速度值接近,按照传统认识,那里是岩石圈底界面的位置,东北地区B″层顶界面形态可能存在不连续或剧烈变化的部位。B″层上中部的宽广的分布边界形态及其变化,可能反映软流圈对周围地球物质的同化熔蚀作用;软流圈物质上涌为固体矿产提供物源,也对油气矿产形成起加速作用。岩石圈结构是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结果,它包含软流圈层对上覆地球物质的影响,并对油气、固体矿产存在一种动力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66 / 8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高分辨率面波层析成像 [J].
朱介寿 ;
曹家敏 ;
蔡学林 ;
严忠琼 ;
曹小林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5) :646-664+756
[2]   松辽盆地深部反射地震探查 [J].
杨宝俊 ;
唐建人 ;
李勤学 ;
刘财 ;
刘振彪 ;
邓世玉 ;
李青仁 ;
王洪志 ;
李占林 ;
王功先 ;
董世学 ;
冯晅 ;
郑海山 ;
王世煜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1, (04) :11-17
[3]   中国及其邻区地球三维结构初始模型的建立 [J].
朱介寿 ;
曹家敏 ;
李显贵 ;
周兵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5) :627-648+733
[4]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J].
杨宝俊,穆石敏,金旭,刘财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6) :772-782
[5]  
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曾融生 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