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垦滩涂不同生境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13
作者
葛宝明
鲍毅新
郑祥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
[2] 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 浙江金华
[3] 浙江金华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围垦滩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1 [动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 2 0 0 4年 1月对杭州湾南岸慈溪围垦后滩涂湿地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取样调查 ,研究了围垦滩涂湿地中的芦苇干地 (PCDS)、芦苇潮地 (PCMS)、芦苇水地 (PCIS)、互花米草干地 (SADS)、互花米草潮地 (SAMS)、互花米草水地 (SAIS)、混合植被干地 (ADS)、养殖水塘 (UP)、荒废水塘 (DP) 9类生境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 ,分析了影响围垦后滩涂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因素。取样共获得 13种大型底栖动物 ,隶属 2门 3纲 7目 ,其中大部分为软体动物腹足类和节肢动物甲壳类 ,底表生活型和底内生活型占优势。 9类生境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 (H′)为SAMS >PCMS >SADS >PCDS =SAIS>PCIS >ADS >DP >UP ,Pielou均匀度指数 (J)为SAMS >PCMS >SADS >PCDS >ADS >SAIS >PCIS >DP >UP ,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 (D)为PCMS >SAMS >SADS >PCDS >ADS >SAIS >PCIS >DP >UP。群落系统聚类显示 9类生境可聚为 4大类 ,分别是潮地类、干地类、水地类和水塘类。潮地、干地、水地和水塘中的物种数分别为 10、 6、 10、 5种 ,动物密度分别为 4 5、 4 0、 87、 2 4 0ind /m2 ,生物量分别为 2 3 6 7、 15 11、 14 81、8 2 3g/m2 ;H′、J、D的值均沿潮地→干地→水地→水塘方向递减。二维非度量多维标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底栖动物的功能群 [J].
朱晓君 ;
陆健健 .
动物学研究, 2003, (05) :355-361
[2]   围垦对长江口南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J].
袁兴中 ;
陆健健 .
生态学报, 2001, (10) :1642-1647
[3]   海岸红树林地沙丘移动对林内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J].
范航清 ;
何斌源 ;
韦受庆 .
生态学报, 2000, (05) :722-727
[4]   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多元变量统计分析 [J].
马藏允 ;
刘海 ;
王惠卿 ;
王世权 .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04) :10-13
[5]   胶州湾底栖生物多样性初探 [J].
毕洪生 ;
冯卫 .
海洋科学, 1996, (06) :58-62
[6]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 [J].
马克平,刘玉明 .
生物多样性, 1994, (04) :231-239
[7]  
河口生态学[M]. 海洋出版社 , 陆健健编著, 2003
[8]  
中国北部海洋无脊椎动物[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杨德渐等 编著, 1996
[9]  
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 海洋出版社 , 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1988
[10]  
The effect of aquaculture practices on the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y of a lagoon system in the Bay of Cádiz (southwestern Spain)[J] . Pilar Drake,Alberto M. Arias.Estuaries . 199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