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序人伦,乐移风俗:社会运行的二重性规范——两周时期的社会思想研究

被引:7
作者
郑杭生
胡翼鹏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礼; 乐; 社会运行; 社会秩序;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07.10.001
中图分类号
K224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礼,最初是祭祀天地神祗的仪典,表现为以数字等差为主体的"差序格局",借助器物、音乐、动作、辞令和程序,标明不同的等级身份,个人在仪节中所处的位置,就是其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乐,是礼的重要构成环节,本质功能是表情达意、沟通人心,音乐表达的观念和意绪强化了礼仪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在礼仪的"差序格局"中,等级区隔形成的人伦秩序,内在地潜伏着隔阂与矛盾,而乐作为互动双方达成一致理解的媒介,使不同等级的人们形成心灵共鸣,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理想的人际和谐。礼乐在商周时期已不再局限于祭祀,而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祭祀的仪节和规范被移植到了其他互动过程中,形成各式各样的礼仪制度,并逐步抽象为社会生活的互动规范,保证日常生活在一种秩序化的程式安排下运行。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3+1 +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礼藏于乐:礼乐文化的形态原型 [J].
王秀臣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56-60
[2]   先秦的社会学──《乐记》 [J].
李业道 .
音乐研究, 1995, (01) :44-50
[3]  
周代礼俗研究.[M].常金仓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  
《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M].李安宅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M].(美)本杰明·史华兹(BenJaminI.Schwartz)著;程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6]  
礼记校注.[M].陈戍国撰;.岳麓书社.2004,
[7]  
礼宜乐和的文化理想.[M].金尚理著;.巴蜀书社.2002,
[8]  
郭沫若全集.[M].[郭沫若著];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编;.科学出版社.2002,
[9]  
先秦礼学.[M].勾承益著;.巴蜀书社.2002,
[10]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法)爱弥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著;渠东;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