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性水稻土铅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15
作者
顾淑华
旭军
朱忠精
顾宗濂
汪祖强
罗宗艳
机构
[1]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 湖南省长沙农业学校 长沙
[4] 长沙
关键词
土壤; 水稻土; 铅; 环境容量;
D O I
10.13671/j.hjkxxb.1989.01.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湖南省桃林铅锌矿区为试验区,通过水稻盆栽、田间小区、大田、农田地表径流和淋溶等试验以及土壤酶和微生物试验,研究土壤铅对土壤-作物(水稻)、土壤-微生物和酶、土壤-水体三体系的各种效应,得到各单体系中铅的临界含量并确定了红壤性水稻土中铅的临界含量,通过铅的平衡试验,建立了土壤铅环境容量数学模型,得出红壤性水稻土的铅环境容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土壤环境容量在总量控制上的应用 [J].
夏增禄 .
环境科学, 1985, (01) :56-60
[2]   关于土壤环境容量的结构模型 [J].
车宇瑚 ;
杨居荣 ;
王华东 .
环境科学学报, 1984, (02) :132-141
[3]  
环境土壤学[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严健汉,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