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丹参酮对人皮脂腺细胞增殖、脂质合成及雄性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58
作者:
鞠强
尹兴平
石继海
辛燕
康晓静
陈沄
崔盘根
曹元华
夏隆庆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2]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南京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3] 南京
来源:
关键词:
隐丹参酮;
丹参酮;
皮脂腺;
细胞,培养;
脂类;
受体,雄激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酮治疗痤疮的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丹参酮ⅡΑ在作用24、48及72h对SZ95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尼罗河红荧光染色的SZ95细胞中脂质含量的变化;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药物对SZ95细胞中AR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隐丹参酮浓度在0.5~12.5μmol/L之间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Z95细胞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为7.473μmol/L(48h)和2.146μmol/L(72h);丹参酮ⅡΑ浓度在1.25μmol/L~12.5μmol/L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Z95细胞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为6.021μmol/L(48h)和2.250mol/L(72h)。0.125μmol/L丹参酮ⅡΑ作用SZ95细胞48h后,尼罗河红荧光染色的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此外,1μmol/L和0.1μmol/L隐丹参酮以及1μmol/L丹参酮ⅡΑ对SZ95细胞AR mRNA的表达显示出抑制作用(P<0.01,P<0.05,P<0.01)。结论隐丹参酮、丹参酮ⅡΑ可能通过直接抑制皮脂腺细胞的增殖、脂质合成或间接下调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而具有抗皮脂腺活性的作用,这可能是丹参酮治疗痤疮的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1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