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Siegel等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新概念,1982年郭峰首先发现红细胞能黏附补体包被的酵母菌。郭峰于1986年发现红细胞可黏附补体包被的癌细胞,并于1999年发现1滴血细胞悬液(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能黏附补体包被的癌细胞,在各种血细胞黏附癌细胞形成的花环(黏附率)中,红细胞黏附率占99%,而白细胞黏附率只占1%。2001年郭峰发现红细胞促进淋巴细胞CR1天然免疫活性(或T淋巴细胞或NK细胞活性)与红细胞CR1基因密度多态性表达密切相关。2004年郭峰提出“红细胞天然免疫主干道理论”,认为存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抗原(如癌细胞或酵母菌等)进入血循环可首先激活血浆中的补体,黏附上C3b等补体成分,然后黏附上红细胞,经处理后,最终黏附上白细胞,激活一系列血液免疫反应。郭峰认为在抗致病原的过程中存在4个要素:抗原、血浆(补体)、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补体在血液免疫反应调控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构建了“现代免疫学新的实验研究体系”。癌细胞(或酵母菌)是一种抗原性细胞,能激活血液免疫反应,可以建立一种“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新的实验体系。各种免疫指标的变化(包括黏附率、IL-8、IL-12、CD35、CD44、CD55、CD59、CD4、CD8、CD2、CD25、CXCR4、Fy6等)显示癌细胞(如S180)能激活血液免疫反应。因此,在此新的实验系统中,我们可以用许多新的有效的免疫学方法,研究血细胞和血浆之间、红细胞与白细胞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研究及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有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