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活动的关联中理解素养问题——一种把握学生素养问题的方法论

被引:85
作者
陈佑清 [1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中小学发展研究中心
[2]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学生活动; 素养本质; 素养结构; 素养教学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0 [教学研究和改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于人的素养具有内在性、概括性和抽象性,所以对素养的本质、结构以及培养过程等关键性的素养问题,容易形成纷繁复杂的理解。为此,应该寻找能对素养问题进行科学而清晰理解的方法论。鉴于人的素养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发展和显现的,人的素养与人的活动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因此,通过联系人的活动,可以对素养的这些问题进行比较科学和清晰的理解。作为对人的活动状况及其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因素,素养在本质上是指人身上所存在的那些内在的、比较概括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基于素养对活动的功能的不同,可以从"活动侧面素养"、"活动整体素养"、"复合性活动素养"以及"人的整体素养"等四个层面理解素养的结构。由于学生素养学习或发展的机制在于学生自身的能动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导只有通过作用于学生能动活动才能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 [J].
张娜 .
教育科学研究, 2013, (10) :39-45
[2]   人作为活动主体的素质结构 [J].
陈佑清 .
教育研究, 2002, (06) :30-34+48
[3]   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 [J].
叶澜 .
中国社会科学, 1986, (03) :83-98
[4]  
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M].萧前;杨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978-7-300-15372-8
[5]  
教学论新编.[M].陈佑清;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6]  
民主主义与教育.[M].(美)约翰·杜威(JohnDewey)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  
教育活动论.[M].陈佑清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8]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9]  
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余震球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0]  
教学与发展.[M].[苏]赞科夫(Л·В·Занков) 编;杜殿坤等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